跳到主要內容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製作日記9――「音樂世界」

閱讀《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製作日記,經常讓我想到幾年前的一部日本動畫《白箱》。

《白箱》是以動畫製作公司為背景,描述動畫製作過程的艱辛,以及追求夢想時面對的挑戰,在該季動畫中獲得很高的評價。其內容就介紹很多幕後製作流程與重點,讓我在觀賞時經常有"喔~~原來是這樣做的喔~~"的感覺。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製作日記也一樣,繼之前的美術、配色後,這一篇製作日記9同樣由幕後技術人員撰寫,主題則轉到音樂。比起美術、配色等眼睛看得到的東西,只能用耳朵聽的音樂,原文多採用抽象感覺的形容詞,也讓翻譯的難度加深了一些。


個人翻譯,非官譯。

以下圖片均出自原文

-----


原文出處:https://www.nhk.jp/p/ts/VWNP71QQPV/blog/bl/pe6M8agVJ5/bp/pLn5aOO2dY/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製作日記9――靜靜傾聽的話!?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音樂世界」

 

     我是擔任《不能相愛的兩個人》音響效果的吉川(Yoshikawa)。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是由我和其他兩位音響設計師(松本、岸),3人依序負責各集的音響效果。作曲家的選定、作曲、各集選曲甚至音效,亦即劇中全部聲音的設計都是我們的工作內容。本次我們想針對「聲音」的工作重點稍微介紹一下。

 

重點1:作曲

     各位聽到以「無浪漫傾向無性戀者」為主題的電視劇,會想到什麼音樂呢?

     每人感受不同,但應該會有人覺得是個很困難的主題吧。我在第一次聽到這個企畫時,也覺得「這應該會是相當困難的電視劇」。正因為很困難,又必須要讓包含相關族群在內的觀眾能感受到「積極向前的動力」,所以把這項任務交給了能表現如此世界觀的作曲家阿部海太郎。

 

「簽約」

     在和作曲家簽約時,我們音響設計師需要準備需求清單,把劇中所需音樂的元素整理後列表,就像是音樂的菜單一樣的東西。提供給阿部先生清單的主題是「各式各樣色彩的世界」,麻煩他想像著所有人都充滿生氣地、開朗積極地生活來創作樂曲。

     另外也提出能表現出無浪漫傾向無性戀者「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以及詼諧卻無嘲諷當事人意味的、有趣而不下流等需求元素。

     主題曲則確定由樂團CHAI演唱。曲子方面,要求在不影響CHAI本身的爆發力下表現出故事的世界觀,是非常困難的要求。

     此時,劇本大約僅完成一半,所以我們是和阿部先生一起一邊想像「如果有這樣的曲子好像不錯」一邊創作音樂的。

 

「錄音」

     對音響設計師來說,將目前為止的音樂DEMO第一次以真實的形式傳達到耳朵的,就是錄音。這次感到最驚訝的是,阿部先生錄音時「幾乎都是用樂器現場演奏的」。就算是一般會使用電子合成樂器製作的比較抽象的聲音,阿部先生也會使用水琴或顫音琴現場演奏。

   

(譯註:下圖人物手持的樂器即為水琴)

  而且阿部先生本人也會在現場演奏手風琴、小提琴等各式各樣的樂器,就連細微的差異也不馬虎。

    


  就這樣,各位聽到的《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樂曲(共29首!)完成了。希望各位能從中感受到各種樂器創造出的獨特世界觀。

 

重點2:音效

     剛拍攝完的影像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聲音的,除了台詞以外,幾乎沒有背景音或劇中人物動作的聲音,那些是由我們音響設計師後製加上的。音效不僅依狀況加入,也會做為劇中人物心情表現的一部分去設計、製作,有時也會發揮出超乎音樂本身的效果,故在此想要談談這樣的音效在製作上的重點。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音效製作,可舉無浪漫傾向無性戀者的咲子,對戀愛、性感到「無法理解、煩悶」心情的表現方式為例。比如說第1集開頭,職場上司對咲子說:「不要只工作,談個戀愛比較好喔」,對此,咲子浮現起隱隱約約、不舒服的感覺。

     為了表現出這種「煩悶」,所以把在此之前能清楚聽到的環境聲音、超市內工作的聲音逐漸調小,就好像被蓋住一樣。透過這樣的方式,能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此時咲子的情緒中,除了不舒服感外,似乎還有「別的什麼」。

     另外在第3集咲子回想被阿一親吻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兩人原本在看SunnySide的演唱會,在親吻的瞬間演唱會的聲音突然扭曲了。

     在這裡像耳鳴一樣的高音,是錄製背景音時使用的水琴,將此音色當作背景音效的開頭。以該聲音元素組合搭配,再配合聲音的加工、背景音樂與音效的平衡,就能表現出咲子言語所無法表達的心情,這是光靠台詞和樂曲無法做到的。

     還有決不能忘記的,咲子與高橋在高橋家的「生活的聲音」。

  從拖鞋走過木頭地板的腳步聲,到秒針溫暖的滴答聲,我們著重於讓觀眾感受到舒服、懷念的感覺。反過來說,若是要表現出緊張感、或是強調該場景氣氛的話,有時也會刻意不添加額外的聲音。像這樣,如果專心傾聽些許巧思的音效,也能成為觀賞時的另一種樂趣。

 

重點3:選曲

     重點1介紹了作曲,但音響設計師的工作還包含這些曲子要用在哪個場景,也就是「選曲」。亦即作曲家阿部海太郎所做的各首曲子,哪一首要用在《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的

1.       哪個場景

2.       從哪開始播

3.       播到哪

4.       音量多大

這些都由音響設計師和導演討論後決定。

     要表現出明亮開朗的感覺,或是隱藏著複雜情緒的感覺,又或是貼近情感、抽離情緒等等,在每個場景添加曲子的意義是各式各樣的。什麼樣的方式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有時會花很多時間和導演們激烈討論。

     5集中「與千鶴的重逢」、「與阿一間的對話」,發生了兩件極度震撼咲子的事情。雖然兩件都是「一段關係的結束」,但咲子的心情、和對方的關係,兩個場景所想要呈現的東西等等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既不是清爽、開朗的離別,也不是單純悲傷、痛苦的分離,就像本齣劇一樣充滿著複雜的情緒,而此時,響起了阿部先生美麗又苦悶的樂曲。

    

譯註:說明文字,上圖為"細膩的鋼琴主題配樂"。下圖為"餘韻很深、豐富的弦樂曲"



  主題曲《まるごと》(譯註:Marogoto,意指全部)播放了兩次也是第5集的特色。3人一起到小田原旅行途中響起的《まるごと》,和該集最後,咲子和阿一、千鶴講完話後,回到家在餐桌流淚時的《まるごと》,雖然是同一首歌,但是否聽起來卻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呢?

 

  之後在享受劇中驚濤駭浪情節的同時,若能注意到阿部海太郎先生的音樂與CHAI的《まるごと》、甚至音效等「聲音」的表現並樂在其中的話,我們會很開心。


----

翻譯碎碎念:

文中重點1的「簽約」,原文寫的是「発注」,一般會翻譯為訂購、下訂單、發包(給廠商)。可是用在這樣一篇文藝氣息濃厚的文章中,總覺得不太搭。為此思考了超久,才決定採用了雖然有超譯的嫌疑,但較符合文章調性的「簽約」這個詞。(翻譯的水果然很深阿😓~~還是必須再多多學習才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不塑造角色」――《重啟人生》夏帆訪談

「特意選尺寸稍微不合的,或是長度、大小不合身的衣服」――《石子與羽男:這種事能告嗎?》服裝造型

「石子的房間在哪裡?」――《石子與羽男》居住空間的佈景介紹

「彷彿心臟要崩壞般的痛苦與覺悟」――《鎌倉殿的13人》小栗旬訪談(後篇)

《17歲的帝國》――起點「三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