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噬亡村》與《在車上》意外的聯繫――製作人山本晃久訪談

說到《噬亡村》與《在車上》,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編劇大江崇允,但實際上不僅如此。
  經手多部電影,並得到許多國際影展肯定的製作人 山本晃久,現在轉職到迪士尼,且已製作了多部電視劇,包含最近的《 噬亡村》。在這篇山本晃久的訪談中,提到他轉職的經過,可以清楚看到往後「Disney+」在日劇上的野心。
  串流製作的電視劇越來越強大,還有日本民放電視劇要看,是想逼死觀眾嗎?😂

另外附帶提一下關於第一集開頭充滿魄力的那一場戲,劇中飾演前任派出所警察狩野治的矢柴俊博,在自己的推特談及:
「集結了各個部門最高技術的一場戲,兩分多鐘一鏡到底。我一股腦地不斷發狂,感覺壽命都減少了(笑)。但完全不感到懊悔,因為完成了能與世界比肩、效果十足的開場。這就是那段發狂的完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y6i1I0Bzo
(圖片出自矢柴俊博推特@yashiba848)






個人翻譯,非官方中譯。
以下圖片均出自原文。
----
原文出處:https://realsound.jp/movie/2022/12/post-1225236.html
2022.12.29

在體驗世界舞台後

――《在車上》、《噬亡村》製作人山本晃久訪談



文章、攝影、採訪:宮川翔


  入圍第71屆坎城影展官方競賽單元的《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得到第77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的《間諜之妻》,以及獲得第74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在車上》,除此之外還經手多部電影與電視劇的製作人山本晃久,目前正任職於「The Walt Disney Company (Japan) Ltd.」,製作包含《噬亡村》等「STAR」主題頻道的原創作品。曾體驗過世界舞台的他,往後想在「Disney+」以製作人的身分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呢?

對迪士尼重視的「故事性」有共鳴

去年山本先生以《在車上》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事還記憶猶新,請問是什麼時候轉職到「The Walt Disney Company (Japan) Ltd.」(以下簡稱迪士尼)的呢?
  2021年春天轉職的,已經大約1年半了。所以以《在車上》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時候,我已經是迪士尼的員工了(笑)。

原來如此(笑)。在那之前是任職於「C&I entertainment Inc.」(以下簡稱C&I),可以說說為什麼會轉職嗎?
  因為收到目前在「Disney+」日本原創作品製作部的執行董事成田岳先生的邀請。成田是富士電視台出身,在Disney+以前也待過Netflix,我還在C&I的時候,提出過許多企劃,在過程中我們的想法相近,還說到「想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之後成田進入迪士尼,在Disney+創立新品牌「STAR」的時候,很感激地,他就問我「要不要一起?」。

促使你決定轉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呢?
  成立100年,始終站在第一線的迪士尼,他們最重視的就是故事性。最優先考慮的一定是看的人――也就是觀眾,我對這樣的想法非常有共鳴。因為當時正處於我開始更深入、認真去思考觀眾以及訂閱者想法的時候,以往我在製作時更多是以「做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為目的,所以真的覺得給我很好的機會。

原來是這樣。話雖如此,但從山本先生以往經手的作品來看,老實說不太有迪士尼的感覺呢(笑)。
  恩~是這樣沒錯(笑)。不過,先不管這個的話,果然「STAR」這個品牌是很大的關鍵吧。以「20世紀影業」、「Searchlight Pictures」為首,宣告往後將製作更多元的故事而誕生的「STAR」,在成田提出邀約的時候,正好是趙婷導演、Searchlight Pictures製作的《游牧人生》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候。讓我覺得能夠創作那樣的作品,作為一個企業,迪士尼的接受度是很高的。也讓我感受到這間公司不僅身為創作者,連觀眾的角度也確實考慮了,我認為他們已具備身為企業的基本態度,這是很吸引我的地方。實際進入公司後,也覺得跟自己想像的一樣,所以覺得進來這間公司真是太好了。

進入迪士尼以後,山本先生目前經手過的作品包括《配角人生》、《因為我們忘記一切》、《五個相撲的少年》,以及12月28日起上架的《噬亡村》共4部作品。其中《噬亡村》可以說是最不像迪士尼的作品,令人驚訝「原來迪士尼竟能製作這樣的作品阿」。
  我自己認為懸疑類的作品應該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所以能在Disney+發表像《噬亡村》這樣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不過《噬亡村》雖然是懸疑劇,卻包含更深的意涵。

是文化、文明間的衝突嗎?
  沒錯。原著描寫到人類社會非常深層的部分,影像化後該如何呈現,我從企畫階段起就非常感興趣。此外,完全就像你說的,這部作品「不像迪士尼」。在「STAR」創立時,提出了「不只迪士尼」這樣的宣傳標語,我認為這部正是能讓觀眾理解這個新品牌內涵的作品。
《 噬亡村》©2022 Disney

雖然是描寫日本的村落社會,但似乎在題材與畫面上能感受到進軍國際的野心。

  這是一定的。當然日本的作品,一定以日本觀眾優先,不過除此之外,因為是在全世界Disney+上架的作品,也希望能跨越文化差異,讓更多的人對阿川大悟(柳樂優彌飾)這個人及其家人的經歷產生共鳴。所以我和片山慎三導演、大江崇允編劇、岩倉(達哉)製作人共同創作時都是這樣想的。很期待全世界的觀眾會有什麼反應。

像《在車上》一樣,期待日本電影、電視劇能在世界上獲得高度評價的粉絲應該也很多。
  我們當然會有這樣的壓力,不過要做的事情還是一樣,就是認真地繼續作有趣的東西。如果因此能得到好的評價,當然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場的氣氛就像電影同好會一樣

從山本先生經手過的作品來看,像是《在車上》、《睡著也好醒來也罷》以及《間諜之妻》等等,果然有很多在國際上得到高度評價的作品呢。
  真的非常感激。但那都是持續追求自己覺得有趣的、自己想要的故事而得到的結果。濱口(龍介)先生和黑澤(清)先生都非常熱心研究,是徹徹底底的電影狂熱者,和他們合作的時候真的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們的熱情。雖然專業技術很重要,但果然創作最重要的還是這股持續不斷的動力吧,這一點在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時更是讓我感受深刻。

怎麼說呢?
  包含奧斯卡頒獎典禮,在參與國際影展的時候,最高興的,就是大家都一樣。之前西島秀俊先生也說過,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現場,聚集的真的都是喜歡電影、影像作品的人,在那裡沒有任何隔閡,我也是這樣覺得。聚集了非常多喜歡電影的人,現場氣氛就好像電影同好會一樣,待在那裡就會讓人覺得很開心。我想,參加頒獎典禮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在和這些人相聚後,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製作更有趣的作品吧。

《在車上》©︎2021 『ドライブ・マイ・カー』製作委員会

在創作這樣作品的過程中,是否也得讓作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才行呢?

  沒錯。不過即使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還是得有作品才能成立。比如說,票房與藍光DVD的銷量當然重要,但若以這些為前提來創作,就會錯失真正重要的東西。所以在企劃的階段,好好介紹作品的看點;企劃得以進行後,就在預算的範圍內全力製作;完成後,再確實傳達作品的精彩之處,像這樣,其實是很簡單的原則。

山本先生從一開始就想當製作人嗎?
  從很久以前就想從事電影相關的工作。去年回老家的時候,找到了國中時的紙箱,結果看到國中一年級的筆記本,還寫著電影的企畫書呢(笑)。

原來從那麼早就立定志向了阿。
  恩~當然那樣的程度離真正的企畫書還很遠,但還是有寫想做怎樣怎樣的電影。從小六到國中一年級左右吧,就想成為創作電影的人。

一開始就以製作人為目標嗎?
  不是,原本想當編劇。高中畢業以後進入日本電影學校,寫的劇本也入選校內的獎項,所以覺得若能成為編劇應該不錯。不過在製作畢業作品的時候,碰巧擔任了製作人,雖然只是學生作品,不過那個時候就覺得能從開始到最後都參與作品創作的就是製作人了。畢業以後到東寶工作的時候也是,辭職時也覺得「如果要製作電影的話,我應該比較適合當製作人」。恩~原本從國中開始我就喜歡思考企劃嘛,在東寶的時候也曾經參加公司內部的企劃競賽,應該就是在這過程中確定自己的志向吧。

都沒有改變,一路貫徹到底呢。
  不過,要是沒有進入C&I的話,或許不會這樣。C&I的社長久保田修先生也是我的老師,有一套完整的製作人守則,從製作人到底是什麼到劇本製作、演員邀約等等教了我非常多的東西。因為久保田先生,我才知道製作人的重要性,也才能以製作人這個工作為傲。當然這份工作也有辛苦的地方,不過我是因為進入C&I才能貫徹這個目標到現在。

從以前到現在,身為製作人所累積的經歷,往後將會如何發揮到Disney+作品上,很令人期待呢。
   非常感謝。就如剛剛一直強調的,像迪士尼這樣重視「故事性」且大規模的公司能作到的東西相當多。在日本也有許多能達成「故事性」這個目標的有才能的人,若能和這些人一起合作,想必能作出前所未有的有趣作品。所以真的非常期待,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不塑造角色」――《重啟人生》夏帆訪談

「特意選尺寸稍微不合的,或是長度、大小不合身的衣服」――《石子與羽男:這種事能告嗎?》服裝造型

「石子的房間在哪裡?」――《石子與羽男》居住空間的佈景介紹

「彷彿心臟要崩壞般的痛苦與覺悟」――《鎌倉殿的13人》小栗旬訪談(後篇)

《17歲的帝國》――起點「三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