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分享過《魔法翻新》製作人之所以開始企劃這部劇的契機,但只有簡單提過,這一篇則是更加完整的訪談。包含劇中即興演出的橋段有哪些、如何產生,呈現翻新後畫面的討論過程,以及翻新前後的房子如何搭建等等,可說是《魔法翻新》製作過程大集錦。
這一篇應該也是夏季日劇最後一篇訪談翻譯了😥,已進入換檔期,接下來便是迎接秋季檔。
個人翻譯,非官方中譯。
以下圖片均出自原文。
中譯台詞源自KKTV。
---------
2022.09.19
《魔法翻新》的堅持如何實現?製作人岡光寬子訪談
文章、訪問:Nana Numoto
波瑠主演的月10劇《魔法翻新》的最終回,將在9月19日22點於關西、富士電視台播出。該劇是描述本劇主角真行寺小梅(波瑠飾),原是大型裝修公司業務成績超群的王牌業務員,卻轉職到福山家經營、盡是問題男性所組成的「丸福工務店」,和其業務成績零蛋的長男福山玄之介(間宮祥太朗飾)組成搭檔,藉由翻新住宅的「魔法」,暢快解決連當事人都未察覺的煩惱與問題。在最終回前,我們訪問到了關西電視台的岡光寬子製作人,談到波瑠、間宮祥太朗等演員的拍攝小故事,以及製作幕後秘辛。
「丸福的氣氛=現場的氣氛」
你覺得波瑠小姐飾演的小梅和間宮祥太朗先生飾演的玄之介如何呢?
岡光寬子(以下簡稱岡光):
我和瑠東導演總是說,要把演員本身的性格反映到角色上,小梅和玄之介完全就是這樣。我們收到許多觀眾的意見,希望他們兩個人可以有好結果,在第9集結束後,也有很多希望他們能幸福的聲音,這就表示角色和兩位演員本身的性格很好地融合,所以才受大家喜愛。兩位演員真的感覺很合拍,也很互相尊重,所以相處起來很自然,讓人很安心。隨著故事發展,搭檔的感覺也越來越濃,身為製作人看了很開心。小梅這個角色外表看起來很強勢,但經過波瑠小姐的演繹卻更加迷人;而玄之介無法讓人討厭又直率溫柔的地方,也是間宮先生本身擁有的特質,稍微少根筋和沒有出息的部分,以及和小梅相處時的撒嬌,則是間宮先生嶄新的一面。讓我再次覺得由這兩位演員來演出真是太好了。
要描寫梅玄搭檔的困難之處在於,既要維持戀愛的溫度讓觀眾對兩人距離拉近有共鳴,但因為是職場劇,所以不能過於著重戀愛面。有特別思考如何維持兩方面的平衡嗎?
岡光:大前提是這部作品是職場劇,雖然不是絕對不能加入戀愛元素,但的確也有反對的意見。不過,這兩部分並不需要刻意切割,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原本就是工作與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認為第8集最後的「我看就嘗試看看吧」這句台詞就表現出整齣劇的感覺。不是喜歡對方、想跟對方交往的那種告白,而是比起自己的心意,反而更尊重對方也信任彼此。這種為對方著想的心情能讓自己的人生明亮起來,增添色彩,所以我們非常著重於仔細描寫兩人在夥伴的立場上,對彼此的尊重,也和導演、波瑠小姐、間宮先生4個人針對梅玄搭檔討論了很多次。
非常感謝。在本劇登場的人物很多,尤其是丸福工務店的場景總是很熱鬧,這是特別營造出來的氣氛嗎?
岡光:丸福的氣氛就是現場的氣氛。丸福工務店的演員有年輕的也有資深的,是波瑠小姐和導演營造出讓大家自由發揮的氣氛才有這樣的效果。從吉野(北人)先生這樣演戲經驗比較少的,到遠藤(憲一)先生、近藤(芳正)先生這樣的資深演員都是,進入現場,可以感受到大家都是對等的關係,為了作品很自在地演出。在現場,大家一起開心閱讀上田誠先生劇本中的台詞與節奏,也會把讀劇本時想到的點子提出來一起討論。在不知對方會如何表現的情況下,先試演看看,團隊的一體感就是這樣產生的,也讓丸福工務店出現一種「這樣也可以啊」自由發揮的氣氛。多虧如此,讓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讓人覺得「要是真有這樣的工務店就好了」。
我自己很喜歡丸福貓頭鷹,如「洗耳恭聽(喔―喔―)」、「翻新是一種魔法」等台詞還會夾帶動作,像是這種劇本與原著中文字、圖畫無法表現的地方,是演出時導演或是演員提出的想法嗎?
岡光:與其說是誰,不如說是現場的氣氛讓大家自由提出有趣的想法。所以就算沒採用也不要緊,總之先試試看,太過火的話導演也會制止。比方說第1集近藤先生接起電話說「翻新是一種魔法,這裡是丸福工務店」這句台詞時比食指的動作,這個動作在劇本上是沒有的。這是近藤先生開始的。看到近藤先生做,波瑠小姐也跟著做,之後大家也一起做了。「洗耳恭聽(喔―喔―)」也是,是小出、越後搭檔先起頭,之後大家跟著做。屋台場景裡小梅的「解放道歉能力」的手勢是波瑠小姐提出的;第2集玄之介的下跪,和由此延伸出第3集的趴地動作是間宮先生提出的想法。像這樣,都不是導演的指示,而是因為現場氣氛才誕生的。
官方推特也有提到,將小梅等人的內心戲投射在大樓的「心聲街道」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街道從中途開始變得越來越繁榮了呢。刻意用這樣的方式呈現有什麼目的嗎?
岡光:的確變繁榮了呢。說出口的台詞和內心的想法有很大的差距,這樣的精神層面如何呈現,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和導演討論了很多,也嘗試過很多方法。後來想要在硬派的職場劇中,增添一點「玩心」、「機關」、「幽默」的元素,所以就試著摻入了模型或是奇幻的故事。國外有一位電影導演兼影像製作者米歇爾・龔特利(Michel Gondry),會將許多歡樂、吸引人的元素加入畫面,以徹底在視覺上呈現內心世界。《魔法翻新》也是一樣,在心聲街道,因為和台詞不同,演員可以盡情加入動作或是豐富的表情,這也是這個作品吸引人的色彩之一。
真的是因為有優秀的工作團隊才能完成
在劇中令人印象相當深刻的是將劇本中的建物、房間實體化的部分。如果是圖或文字,花費的成本不會太高,但如果是影像就不得了了。請問預算、設計、配色等等,哪個部分最困難呢?
岡光:包含翻新前、後的呈現,總而言之全部都很辛苦,正因如此,需要整個團隊總動員去完成。首先從尋找和原著相似的房子開始,外景地和平常一樣是由製作部負責。不須非得和原著格局完全一樣,而是依照作品的某個關鍵元素去搜尋,以此為基礎再和導演、美術部討論如何呈現翻新成果。實體欠缺的部分再由技術部去思考如何加入特效合成。另外,也有使用3D畫面與CAD圖,也得思考哪個鏡頭要使用CAD圖,哪個鏡頭要用模型等等,這些全部的作業已經不能用「美術部會議」來稱呼,而是像「翻新團隊會議」那樣總動員了。接著是翻新後的畫面,有的是蓋好後僅用在片尾,拍完馬上拆掉;也有的是先由負責大道具的工作人員把牆壁搬到房子裡搭起房間,要拍攝翻新後畫面時再拆掉。總而言之,沒有一間重複,全10集我們就這樣製作了11間的房子,付出了非比尋常的人力,這是最辛苦的。即使如此,作為以翻新為主題的電視劇,大家都有共同意識到這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彼此絞盡腦汁地不斷討論,才總算完成。
為什麼能做到如此困難的工作呢?有什麼秘密武器嗎?
岡光:真的是靠人海戰術。預算沒有比其他的作品高,工作人員也沒有比平常要多,所以是在一般的配置下大家絞盡腦汁的結果。不過美術部的工作人員特別辛苦,原本為了讓空房子看起來像有人住,裝飾工作就很辛苦了,卻還要做翻新前後的裝飾。而且改建後的樣貌必須呈現出在這裡居住的人朝未來邁進的氛圍,所以需要相當棒的設計。因此美術製作人、設計師、裝飾部、大道具小道具、食品調配師等等大家分工合作,以呈現出演員真的居住在這個家一樣的感覺。真的是因為有優秀的工作團隊才能完成。
這部作品連片尾都相當注重,將翻新後的新生活,不放在劇中而刻意擺在片尾,而且格外地用心拍攝。可以告訴我們這部分如此耗費心力製作的原因嗎?
岡光:其實對於翻新後的家應該要何時呈現這一點,我們有過許多討論,甚至到第一集剪接期限截止前都還在猶豫,也曾經想過在說「請你們想像一下」時呈現,而且也拍了這樣的版本。不過這部劇不是要傳遞資訊,終究仍是描述「人」的作品;而且又想到或許能在片尾75秒的有限時間裡,讓觀眾看到房子翻新後那些人的生活和嶄新的未來,而沒有對白,也正好能在觀眾的心裡留下餘韻。讓我們有如此發想的,便是「Yorushika」(ヨルシカ)所創作的歌曲「地糧」(チノカテ)。瑠東導演提議,是否能配合這首歌,拍成像MV那樣幸福洋溢的片尾。我和編劇上田先生、瑠東導演討論後,認為看完電視劇後,能在觀眾心裡留下些什麼,是很重要的。觀眾在周一晚上看到了幸福人們的生活與笑容,或許能成為大家接下來這一周努力的動力吧。所以我們把這樣的想法凝結在片尾了。
本劇的主題是家的翻新就是人生的翻新,為凸顯這個主題,在現場有格外注意什麼嗎?
岡光:因為星崎真紀小姐在撰寫原著時已確實收集資料,故事也很完整了,而編劇上田先生則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建構起屬於電視劇的新世界觀。每一集小梅和玄之介都會藉由翻新的案子,重新檢視工作與自己的生活,因此經過9集,每個案子的潘朵拉盒子和自己周遭的事物便連結起來了,進之介玩具箱的小故事也與此有關呢。工作這件事,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對方才能成立。當我們想要給對方什麼的時候,其實經常反而從對方得到更多並由此感到幸福,工作也是有這樣一面的。在一開始,小梅是能幹的業務,而玄之介,說明白點就是廢柴,所以玄之介是接受小梅指導的立場。雖然如此,其實小梅也有受到過於溫柔的玄之介的影響和幫助。所以工作,其實就是讓別人來補上自己缺少的那一片拼圖,或是經由和某人相遇,而得到往上爬升的動力。另外,本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是「重生」,這也和翻新彼此關聯。因為不論是人還是東西,都會經由不同的契機而重生,所以家的翻新也就是人生的翻新。原本之所以製作這部作品,就是想對因疫情失去許多事物的人或是放棄的人,傳達「翻新=重生」這樣的主題,這方面我們透過梅玄組合表現出來了。
最後,請告訴我們最終回的看點。
岡光:最終回真的是看點滿滿。很多觀眾可能會擔心伏筆要如何回收,但真的全部都集結在最終回了,是笑中帶淚,讓大家樂在其中的故事。就算劇播完了,他們也仍舊過著日常生活,所以請一邊這樣想像著,一邊開心地收看翻新的世界直到最後。最終回的片尾也請務必不要錯過。